Skip to content
歡喜之夕
歡喜之夕
此為秋山春水入選昭和11年(1936)第10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為六曲屏風。描繪排灣族的原住民男女,雙手交錯相握,一字排開,圍繞著營火跳舞的場景。男性身穿三角褲及背心,環繞背帶,頭上插著碩大的羽毛。女性則頭戴布巾,著圓領長袖長裙,造型與春水入選昭和9年(1934)第8回臺展的《谿間之春》十分相近。此畫在當時陳列於東洋畫部第3展覽室。春水長年關注原住民題材進行創作,歷屆臺展多描繪原住民的生活景象。不過大高文濤在《臺灣日日新報》撰文批判:「此畫俗惡至極。例如從火焰中冒出腳或一扇屏風一個人物的單調處理等等,在構圖安排的趣味性表現上,令人懷疑作家的美感。這樣的題材應該能畫出極具趣味的作品才對」。除了人物,特別是臉部表情描寫生硬,看不出「歡喜」之外,臺府展中,描繪原住民舞蹈的題材,以鹽月桃甫的《祭火》(1929)尤為知名,受到一定的好評,大高批評此畫缺乏美感,可能是以《祭火》這種呈現原住民神秘之美的作品作為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