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町後巷

第十圖為黃振泰入選1927年(昭和2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永樂町即現今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的前段,畫家石川欽一郎曾在〈臺灣風光的回想〉(1935)中指出「永樂町的後街小水溝上現在已經換上新橋,那時候只是長滿苔癬的石頭搭乘的拱橋,好像古代美術品。我剛剛走到這裡來時,覺得彷如踏入夢境般有趣。每次沿著水溝走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畫題」。有趣的是,黃振泰畢業於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繪畫即受石川欽一郎啟蒙影響,相信石川在帶領學生外出寫生時不會錯過此一景點。畫面構圖明顯受石川所擅長的道路風景所影響,透視往畫面右後方收攏,觀眾的視線隨著水溝的導引,被帶往畫面中央的石製拱橋。石橋旁有行人走過,兩側房屋牆面斑駁,輪廓邊線充滿不確定感,不知道是有意營造老舊髒亂的感覺,還是年輕畫家的生澀畫技所致。畫面右下角依稀可見「KO SHIN TA」落款,為黃振泰的日文讀音之縮寫。

識別號
CA01_027_P005_284_w_t1

作品名稱(原文)
永樂の裏町

作品名稱(中文)
永樂町後巷

創作者
黃振泰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KO SHIN TA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27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