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波

此為顏水龍以無鑑查(免審查)出品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這年3月,顏水龍先到臺北帝國大學調查紅頭嶼(蘭嶼)的資料,再於5月前往該處寫生旅行,此畫顯然出自於這次的遊歷經驗。顏水龍於同年9月發表了〈原始境—紅頭嶼の風物〉一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分享心得,陳以凡指出,文中〈汐汲みの娘たち〉插畫,應是此畫的參考來源。不難看出,插畫中前三位「汲海水」雅美族(達悟族)女子的動作可說是與此畫如出一轍。顏水龍在文中回憶:「島上的特殊勝景—汲海水,是在清晨3點至4點及午後3點至4點之間,雅美族的女孩會邀集近鄰好友一同去海邊提水。她們拿著素燒水壺汲取湧來的海浪,再將裝滿海水的沉重水壺頂在頭上,列隊趕路回家做晚餐的情景,宛如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此處的「印象派畫家」指的應是以描繪大溪地聞名的高更。宮田彌太郎觀展後撰文評曰:「顏水龍的《汐波》(原文的「汐汲」為誤植),理解會場效果之畫作。試圖打破現況,也是學習的一環」。所謂的「理解會場效果」,意指此畫為「會場藝術」之作,即有吸睛效果的大尺幅創作。

識別號
CA09_097_P036_322_w_t9a

作品名稱(原文)
汐波

作品名稱(中文)
汐波

創作者
顏水龍

時間資訊
1935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東市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