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檬果

此為黃水文入選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榮獲特選及臺展賞。原文畫題「みふくらはぎ」的漢字寫為「目脹ら木」(Cerbera manghas),中文為「海檬果」,因果實狀似芒果,又生長在亞熱帶、熱帶地區的海邊,而有此稱,尤其多出現在東南亞、南中國、臺灣等地。畫中的海檬果樹自右下向左上蔓延、生長,開枝散葉,已有開花結果的跡象。樹皮的部分有些斑駁,畫家將樹皮的紋理質感,甚至是上頭的黴菌都如實描繪,足見其寫生用心之處。畫面中央有一隻鵲鳥停歇期間,目光望向左上角結果處。落款「水文作」位於畫面右下角,並蓋有一枚鈐印。此畫當時陳列在東洋畫部第3展覽室,立石鐵臣撰文評曰:「黃水文的《海檬果》,雖是特選,卻未能帶給我們任何感慨。僅止於美麗。建議畫家速去齋戒沐浴,以虔誠之心,步入美術的窄門才好」。立石在評論臺展其他畫作時,曾提到美術(藝術)與圖畫之差異,在於是否「氣韻生動」,可見即使是審查員認證之作,立石也仍秉持其專業自信,直言不諱。

識別號
CA09_042_P028_057_e_t9

作品名稱(原文)
みふくらはぎ

作品名稱(中文)
海檬果

創作者
黃水文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5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