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淡水河
淡水河
下圖為佐藤至入選1927年(昭和2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前景是寬大的淡水河下游,河間有許多泥沙淤積所形成的長條狀沙洲。畫面中央有一座堤防,隔絕河水及後方的城鎮。此處即日治時期興建的淡水河防洪工事。河畔有一些小船及舢舨停靠,以及數個代表人影的點筆。堤防後方是櫛比鱗次的城鎮房舍,有許多的西式建築,應是大稻埕的洋樓、商行及領事館等。更遠處有一座高塔般的建築引人注目,推測是臺灣總督府(今中華民國總統府)的塔樓,當時又被稱作「阿呆塔」,是當時的臺北第一高樓。更遠處占據整個畫面將近一半面積的巨大山脈,推測是大屯火山群。然而若從淡水河的對岸往大屯山眺望,理應山脈面積並不會這麼大,可以推測是畫家為了追求視覺的效果所做的修改。附帶一提,同樣以淡水河及大屯山作為主題的審查員石川欽一郎作品〈河畔〉(1927),也有將大屯山放大,以凸顯大屯山景的厚重及存在感的做法。不過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佐藤至實為「一中三年」,也就是臺北一中(今建國中學)三年級,而非石川所執教的臺灣師範學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