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夕暮

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西洋畫部楊佐三郎的無鑑查(免審查)參展作。1933年,楊三郎自法國返臺後,便時常前往淡水遊歷寫生。有研究指出,楊三郎在描繪淡水時,會將地理特徵相近的南法風景投射其中。在此作中,楊三郎自淡水河的沙洲或船隻上,隔岸描繪淡水的城鎮風光。比較其1934年描繪南法的《南歐カーヌ》(第八回臺展特選),可以看到類似的構圖:前景遼闊的水面與房屋倒影,中景密集排列的房舍,以及遠景的山丘高地。自19世紀開始,淡水因其獨特的開港歷史背景,建有許多洋樓建築,由於不同的文化在此匯流,形成獨特的城鎮景觀。畫面遠景山丘上的斜頂洋樓,從外觀推測,是建造於19世紀末的淡水紅樓(達觀樓),在日治時期為臺籍仕紳洪以南所有。落款「SASABURO.yo」位於畫作右下角,為「佐三郎.楊」的日語讀音縮寫。

識別號
CA10_080_P016_290_w_t10a

作品名稱(原文)
夕暮の淡江

作品名稱(中文)
淡江夕暮

創作者
楊佐三郎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SASABURO.yo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