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夕暮

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西洋畫部楊佐三郎的無鑑查(免審查)參展作。1933年,楊三郎自法國返臺後,便時常前往淡水遊歷寫生。有研究指出,楊三郎在描繪淡水時,會將地理特徵相近的南法風景投射其中。在此作中,楊三郎自淡水河的沙洲或船隻上,隔岸描繪淡水的城鎮風光。比較其1934年描繪南法的《南歐カーヌ》(第八回臺展特選),可以看到類似的構圖:前景遼闊的水面與房屋倒影,中景密集排列的房舍,以及遠景的山丘高地。自19世紀開始,淡水因其獨特的開港歷史背景,建有許多洋樓建築,由於不同的文化在此匯流,形成獨特的城鎮景觀。畫面遠景山丘上的斜頂洋樓,從外觀推測,是建造於19世紀末的淡水紅樓(達觀樓),在日治時期為臺籍仕紳洪以南所有。落款「SASABURO.yo」位於畫作右下角,為「佐三郎.楊」的日語讀音縮寫。

識別號
CA10_080_P016_290_w_t10a

作品名稱(原文)
夕暮の淡江

作品名稱(中文)
淡江夕暮

創作者
楊佐三郎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SASABURO.yo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10回

年代
1936年(昭和11年)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獎項
無鑑查(免審查)

會場
臺灣教育會館

展示間
第五室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7。
2. 曹慧如,《觀看淡水-風景意象的形成與風景畫》,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3.〈第十囘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教育》,第412期,(臺北:1936-11),頁121-125。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