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鶿巢

左圖為野間口墨華入選昭和2年(1927)第1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描繪池畔邊的相思樹與白鷺鷥群,相思樹的枝條占據整個畫面,白鷺鷥或飛、或停棲息樹上,另有數隻站在池畔或水中,姿態各異。相思樹全臺各地隨處可見,但在日本卻是看不到的樹種,故對日本人而言,頗富異國情趣。畫中左邊的樹葉上長有許多白點,可能是黃色的相思樹花。一般來說,相思樹的花期約是春夏之交,而此時剛好是白鷺鷥的交配期,白鷺鷥不但群聚樹冠,頭上還會長出「辮羽」(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狀若雙辮),故可知此畫描繪的正是白鷺鷥的繁殖景象。該年《臺灣日日新報》的「畫室巡禮」專欄刊有野間口的採訪文,描述畫家對白鷺鷥辮羽的詳細考察,並透過寫生觀察予以反覆驗證。而西岡塘翠亦指出「白鷺鷥的描寫,非常用心,值得肯定」,但同時也抱怨相思樹的描繪不太令人滿意。

識別號
CA01_011_P006_176_e_t1

作品名稱(原文)
白翎鶿巢

作品名稱(中文)
白翎鶿巢

創作者
野間口墨華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27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