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審查員木下靜涯出品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取景自海岸一角,畫家將畫面視覺焦點放在中央自海上突起的尖石上,上頭有一排海鳥站著,無懼海風的吹打。左上角有幾隻海鳥正在飛來的途中。左側的岩壁間,則生長著帶有南國意象的林投樹。黃琪惠指出,隨著太平洋戰爭日益緊繃,總督府發布海軍志願兵的制度後,皇民奉公會等組織展開普及海洋思想的宣傳活動,如舉辦與海洋有關的文學、美術展,藉以普及「海洋思想」,表達海軍的奮鬥精神等等。此時府展畫壇中亦不乏與海洋有關的作品,如篠田榮〈太平洋〉(1939)、楊佐三郎〈拂曉的海邊〉(1939)等等。不難想像以淡水、山岳題材為創作主力的靜涯,此時選擇描繪海洋主題的動機。王白淵認為靜涯今年的作品「確實顯示大家的氣勢」,然而相較於給予較佳評價的〈磯〉,王白淵認為此畫「作品中水的表現好像哪裡還有些問題」,可能是對海浪的描繪有所不滿,不知道與靜涯多描繪河水而非海浪的原因是否有關。

識別號
CA16_035_P021_106_e_f6b

作品名稱(原文)

作品名稱(中文)

創作者
木下靜涯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畫作左下角有落款,字跡模糊待考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43

地點類型
發表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

展覽名稱
府展

屆數
第6回

年代
1943年(昭和18年)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獎項
審查員

會場
臺北公會堂

展示間
待考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六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4。
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4.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62-63。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