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圓山

此為蔡雪溪入選昭和4年(1929)第3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若依畫題,應是描繪臺北圓山的秋天景緻。前景山坡上花草滿布,兩隻野鶴棲息其間正在覓食。左側山坡下有座農田,後面則依稀可見噴發著陣陣濃煙的火車,沿著河流駛向遠方。而畫面遠景中央的山丘上,其右側可以看到3座並排的屋頂。《臺灣山岳彙報》一篇署名羚羊人的文章,在品評此回臺展的「山岳繪畫」時認為這幅畫應是描繪「大屯山方面」的景色,故可推斷此畫是由圓山往大屯山脈望去,而畫面遠景中央的山丘便是劍潭山,山上並排的屋頂,應是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所在地)。同年,刊於《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的畫評指出此作非畫家本來面目,「但愁不入時人眼故買胭脂畫牡丹。其苦心可窺矣」,此句出自南宋畫家李唐(1066-1150),意指時人喜好豔麗色彩,故畫家只好迎合當時的審美。還提到「蔡氏弟子雪湖雪崖。皆入特選。老畫師始執筆學寫時文。當人感想必有一番感慨無量著」。此作採工筆描繪,畫風細緻,一般多認為畫家確實受到其弟子郭雪湖影響,在初回臺展失利後,改為模仿郭氏風格參加臺展並如願入選。

識別號
CA03_032_P020_078_e_t3

作品名稱(原文)
秋ノ圓山

作品名稱(中文)
秋之圓山

創作者
蔡雪溪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29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