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展審查員(殘樹) 鹽月桃甫氏

日本領臺後,於1896年展開臺灣全島的林業資源調查,而具規模的官方伐採則以始於1912年的阿里山森林開發最具代表。1928年的第2回臺展,審查員鹽月桃甫出品了3件作品,其中的《殘樹》一作即描繪山林經人為砍伐而殘木傾倒、荒涼頹敗的景象。《臺灣日日新報》刊出此畫添賦漢詩之圖版,作者應是該報社漢文部主任魏清德,詩的前兩句提到:「在山為森林,出山為梁棟」,說明山林遭到砍伐後,即成為房屋建築的建材。後兩句:「斧斤入以時,材木豈勝用」則引自《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意指人們若按照時令適時適量的伐木,則山林資源便不會耗盡;作詩者以激問口吻作結,反映出對自然的重視與悲憫,藉此批判畫中描繪的殘景為人類濫墾濫伐的證據。

識別號
tks_1928_040

作品名稱(原文)
臺展審查員(殘樹) 鹽月桃甫氏

作品名稱(中文)
臺展審查員(殘樹) 鹽月桃甫氏

創作者
文/魏清德(待考);圖/鹽月桃甫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28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