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 之一);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 之二)

此為審查員鄉原古統出品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隸屬於「臺灣山海屏風」系列作品中的最後一件,採六曲一雙屏風形式。清領初期,太魯閣已被區分內外,內太魯閣泛指以布洛灣為界,立霧溪中上游的部落。此畫現藏於臺北市立美術館,為鄉原後人所捐贈,畫中立霧溪的湍流自右側傾瀉而下,水藍色的清流衝撞上游的巨大石塊,激起白色的水花,氣勢萬千。畫家以淺藍色描繪苔石及岩壁,添加土色及暖棕色,並以墨色濃淡表現岩石的立體感。左扇屏風左上角處有創作年代「昭和乙亥歲陽月」、地點「於臺北城東摘星村莊」、「古統學人」的落款及兩枚朱文方印,顯示此畫完成於1935年農曆10月(陽月),而「摘星村莊」應是位於臺北市東門町鄉原宅邸的雅稱。此畫當時陳列於東洋畫部第3展覽室,立石鐵臣評曰:「雖然奔流看似正侵蝕岩石、濺起飛沫、一味地往前衝,卻不知為何聽不見奔流的任何聲響,只有筆墨躍然映入眼簾罷了」。立石認為此畫空有其表,提醒鄉原「內在(精神)」才是重點,勿賣弄技巧。這一年,鄉原筆下的始政40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繪葉書題為《蘇花斷崖》,足見其對花蓮風光的偏愛。

識別號
CA09_039_P026_187_e_t9-1

作品名稱(原文)
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 其ノ一);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 其ノ二)

作品名稱(中文)
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 之一);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 之二)

創作者
鄉原古統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5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花蓮太魯閣

內容指涉地點
花蓮太魯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