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之春

此為陳澄波以無鑒查身分參展1935年(昭和10年)第九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此畫描繪阿里山之景,畫家站在高處遠眺右側的塔山與左側的山脈,在畫面的前景屋頂層層交錯的小聚落周圍點綴著六、七棵生長茂盛的樹木,應該是阿里山鐵路的終點站沼之平,此處於1914年3月14日通車,不僅是當時最主要的伐木聚落,陳澄波以亮淺色筆觸描繪樹木的枝頭,由於當時日本人移植許多櫻花於沼平公園,得以推測這些樹木應為盛開中的櫻花樹,沼之平車站不僅是深入阿里山的旅客們停泊的地點,更是初春時的賞櫻聖地。 在此處不僅能夠一覽塔山大斷崖節理層次分明的崖壁,還可以遠眺綿延的山脈與天空。陳澄波認為高山地帶的氣氛應予以充分表現,因此他選擇塔山附近作為畫題。當時他在現場打草稿時,剛好嘉義市長川添與營林所長路過看了他的草稿認為陳澄波已經充分掌握阿里山的氣氛。 上色後他將作品拿去給造林主任鑑定,造林主任看到畫中的樹木認為有六百年以上,這證明了陳澄波完美地掌握了阿里山的特色與氛圍,透過繪畫也可以令人感受到如實呈現了阿里山,就如當年的評論〈臺展之如是我觀〉中所說陳澄波的作品就算是局外人也可以知道其筆力之深厚。

識別號
CA09_078_P017_277_w_t9a

作品名稱(原文)
春の阿里山

作品名稱(中文)
阿里山之春

創作者
陳澄波

材質
畫布油彩

尺寸
80×128cm

落款
1935 陳澄波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5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