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的夕陽

下圖為松本隆入選1927年(昭和2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くもり(曇り)」指的是陰天,也就是說,畫中所描繪的是陰天時分,雲層厚重之時太陽西下,天空染上一層深色夕霞時的景象。畫面中央有一座小橋,橫跨了下方的水溝。橋樑兩端的房舍多為西式騎樓,四周空無一人,搭配較深的明度以及陰鬱的天空,顯得有些壓抑。有趣的是,同一年臺展的黃振泰〈永樂の裏町〉(1927),也描繪了同一視角的街景,由此可知松本隆也是取材自臺北市「永樂町」的後巷。差別之處在於,黃振泰的取景較遠,筆觸也比較零散,加上斑駁的牆壁以及輪廓交代不清的建築邊界,凸顯了後巷破敗老舊的面向。而松本隆的筆觸則更加明快俐落,筆觸較粗。根據《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1928)的目錄,松本隆的地址為「臺北市文武町六之一」,此處並非畫家住處,而是松本所任職的高等法院(今司法院)所在地,為日本殖民統治的權力中樞。可見畫家並非取材自生活周遭的景致,而是特別前往本島人(臺灣人)生活的後巷進行取材。

識別號
CA01_053_P031_489_w_t1

作品名稱(原文)
くもり日の夕

作品名稱(中文)
陰天的夕陽

創作者
松本隆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27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