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

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西洋畫部的淵上末生入選作,描繪擺放在桌上的貝殼、鳥類標本、實驗器材。日治時期引進現代化教育與博物館機制,博物標本不僅是畫家創作前取材、參考的背景資料,同時也成為可以入畫的題材。它們脫離屍體的範疇,成為具有教育、鑑賞功能的展覽品。在臺府展中,如南風原朝光〈蝶の標本〉(1932,第七回臺展)、中條正夫〈剝製の鳥類〉(1936,第十回臺展)等作,都曾描繪過標本。根據研究,任職於太平公學校(今臺北市太平國小)的淵上,早在〈靜物〉(1934,第八回臺展)中,就展現對標本製作的興趣:如擺放在桌上的野花以及壓乾花莖、做成標本的用具等。在此作,淵上進一步描繪已完成製作、被立於臺座上的兩個鳥類標本,左右兩側擺有不同造型的器材,桌上平放著貝殼。其中貝殼讓人聯想到日本獨立美術協會成員三岸好太郎(1903-1934)的超現實繪畫,擅長描繪貝殼寓意死亡、幻想或夢境。1934年淵上受《臺灣日日新報》採訪曾表示,他是受到獨立展影響而開始創作,很可能有關注該展成員的作品。

識別號
CA10_069_P005_558_w_t10

作品名稱(原文)
靜物

作品名稱(中文)
靜物

創作者
淵上末生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10回

年代
1936年(昭和11年)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會場
臺灣教育會館

展示間
第五室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7。
2. 陳譽仁,《生活與創作:臺灣美術展覽會的靜物畫與現代生活的成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3. 〈初入選の人人… よころびを語る〉,《臺灣日日新報》,1934-10-23(夕刊2版)。
4. 〈第十囘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教育》,第412期,(臺北:1936-11),頁121-125。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