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濤

此為郭雪湖入選昭和11年(1936)第10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根據郭雪湖之子郭松年所出版的《望鄉》,刊載了畫家接受訪談之剪報,其中提到:「想要描繪蘭陽方面的海景,去年夏天開始走訪宜蘭、大里、龜山、外澳等地,最後覺得龜山最為適合」,可知此畫取材自宜蘭龜山的海景。畫面左側是巨大的岩礁,有一些林投一類的岸邊植物攀附在岩石上,懸崖邊有數隻海鳥棲息其間。下面則有海浪拍打激起無數雪白的浪花。畫面右側,層層的波濤洶湧翻滾,遠方水平線上,兩隻海鳥正呼嘯飛過,似乎正要回到同伴所在的崖上。從剪報所附的照片來看,畫作尺幅頗大,與畫家等高,搭配描繪洶湧浪花的畫面,顯得氣勢磅礡。此畫被陳列在東洋畫部第1展覽室,《臺灣日日新報》的大高文濤評曰:「用筆線描過於顯目」,應是岩壁上的輪廓線條鮮明所致。另外,在廖瑾瑗《四季.彩妍.郭雪湖》一書中有提到,此畫最後為大稻埕的鄉紳所購買,作為呈獻海軍之用。

識別號
CA10_033_P020_040_e_t10

作品名稱(原文)
風濤

作品名稱(中文)
風濤

創作者
郭雪湖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宜蘭龜山

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