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圖為張秋海入選1927年(昭和2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鰊」(ニシン)即為「鯡魚」(Herring),該魚種多出沒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等溫帶區,也因此在臺灣較難見到。以日本來說,鰊多活動在北海道周邊海域,由於每年春季,鰊便會從庫頁島南下往北海道產卵,因此又被稱作春告魚。1927年,張秋海尚在日本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進修,畫中的鰊魚以厚塗法表現經過炭烤處理的肌理質感,被放到白色瓷盤上。並連同盛水的玻璃杯、似乎有裝湯的木碗,一同置於木製方形餐盤內,似是日本定食套餐的擺搭形式。考量到鰊魚在臺灣較難取得,推測畫家是在日本作畫,並寄回臺灣「臺北市下奎府町1之131 」處再送件參展。值得一提的是,魚隻的描寫在靜物畫的傳統中十分常見。然而,對赴日求學的臺灣青年而言,鰊魚作為食物卻頗為少見,不難想像,畫家會投以不同的眼光,將其作為參展靜物畫的創作主題甚至名列畫題。

識別號
CA01_039_P017_246_w_t1

作品名稱(原文)

作品名稱(中文)

創作者
張秋海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27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日本

地址
日本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1回

年代
1927年(昭和2年)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會場
樺山小學校

展示間
待考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灣日本畫協會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臺灣日本畫協會,《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日本畫協會,1928。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