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鷭
鷭
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東洋畫部呂鐵州的無鑑查(免審查)資格出品作。呂鐵州所描繪的鷭,可能指的是名為紅冠水雞或黑水雞(Gallinula chloropus)的秧雞科鳥類,該物種遍布全球,臺灣鄉間亦可見到。
畫中的鷭鳥在清澈見底、長有水草的池子間棲息。四處分布的水草營造視覺上的景深。畫家刻劃出作為紅冠水雞特徵的細長的趾,並表現其行走在較淺的水塘,尋覓水草、小魚蝦或水中昆蟲的習性。其中有兩隻站立著的鷭鳥,可能屬於亞成鳥的階段,包含淺色的羽毛與頭部特徵。對鳥類生態及特徵的細膩觀察與再現,反映呂鐵州忠於寫生、寫實的作畫方式,描繪臺灣鄉野未受人為破壞的一面。落款「鐵州」位於畫作右上角,附有方印「鐵州」。
畫中的鷭鳥在清澈見底、長有水草的池子間棲息。四處分布的水草營造視覺上的景深。畫家刻劃出作為紅冠水雞特徵的細長的趾,並表現其行走在較淺的水塘,尋覓水草、小魚蝦或水中昆蟲的習性。其中有兩隻站立著的鷭鳥,可能屬於亞成鳥的階段,包含淺色的羽毛與頭部特徵。對鳥類生態及特徵的細膩觀察與再現,反映呂鐵州忠於寫生、寫實的作畫方式,描繪臺灣鄉野未受人為破壞的一面。落款「鐵州」位於畫作右上角,附有方印「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