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所見

此為郭雪湖以推薦(免審查)資格出品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根據黃琪惠的研究,1942年末起,郭雪湖及楊三郎攜帶五十件臺灣畫家的作品,前往廈門、汕頭及廣東等地舉行「日華親善展覽會」,閒暇之餘在各地寫生。從畫作左上角的落款「癸未秋日雪湖作」來看,此畫應該出自當時前往廈門鼓浪嶼一帶寫生後的速寫,返臺後另外完成。畫面筆法顯得頓挫有致,位居視覺焦點的古剎,可以清楚看到寺門上的門神、身堵的浮雕及兩隻石獅。古剎後方有株張牙舞爪似的老樹,與寺院前的巨石岩壁之間,形成穩定的空間層次感。王白淵對此畫讚譽有佳:「郭雪湖的〈鼓浪嶼所見〉,不愧是大家的風範。手法圓熟,描繪大膽,顯示作者本人目前已達某種境界,說明畫家不是自然的奴隸,而是其主人」。郭雪湖此時身為「推薦」級的畫家,已然成為府展東洋畫部的領頭人物之一。而「圓熟」的手法或許也體現在畫家對空間及線條的掌握上,得以超越對自然的「模仿」,達到「再現」的境地。

識別號
CA16_030_P016_040_e_f6

作品名稱(原文)
鼓浪嶼所見

作品名稱(中文)
鼓浪嶼所見

創作者
郭雪湖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癸未秋日雪湖作」及一枚方印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43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中國

地址
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