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所見

此為郭雪湖以推薦(免審查)資格出品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根據黃琪惠的研究,1942年末起,郭雪湖及楊三郎攜帶五十件臺灣畫家的作品,前往廈門、汕頭及廣東等地舉行「日華親善展覽會」,閒暇之餘在各地寫生。從畫作左上角的落款「癸未秋日雪湖作」來看,此畫應該出自當時前往廈門鼓浪嶼一帶寫生後的速寫,返臺後另外完成。畫面筆法顯得頓挫有致,位居視覺焦點的古剎,可以清楚看到寺門上的門神、身堵的浮雕及兩隻石獅。古剎後方有株張牙舞爪似的老樹,與寺院前的巨石岩壁之間,形成穩定的空間層次感。王白淵對此畫讚譽有佳:「郭雪湖的〈鼓浪嶼所見〉,不愧是大家的風範。手法圓熟,描繪大膽,顯示作者本人目前已達某種境界,說明畫家不是自然的奴隸,而是其主人」。郭雪湖此時身為「推薦」級的畫家,已然成為府展東洋畫部的領頭人物之一。而「圓熟」的手法或許也體現在畫家對空間及線條的掌握上,得以超越對自然的「模仿」,達到「再現」的境地。

識別號
CA16_030_P016_040_e_f6

作品名稱(原文)
鼓浪嶼所見

作品名稱(中文)
鼓浪嶼所見

創作者
郭雪湖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癸未秋日雪湖作」及一枚方印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43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中國

地址
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

展覽名稱
府展

屆數
第6回

年代
1943年(昭和18年)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推薦/推選

會場
臺北公會堂

展示間
待考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六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4。
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4.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49。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