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姿儀(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關段敏男 入選 臺展第8回
1934年10月23日,一位來自臺中的尺八演奏家,以西洋畫作品〈港の冬〉入選了第八回臺展,他是關段敏男。從訪談中可以瞭解到,關段敏男雖然對於自己在繪畫上的表現,不是很有自信,但這次完成具有寫實感的作品,且得到審查員的青睞,他表示會繼續努力磨練自身畫技。〈港の冬〉是以他去年冬天赴高雄海岸旅行時的速寫所進行的創作,描繪出寫實的海岸風光。畫面中呈現俯瞰的視角,葉片隨風搖曳的椰子樹呈現出動態感,雙圓頂塔樓建築,形似高雄州港務部(原臺灣銀行打狗支店),有著洋風的異國情調。海岸線彼端緩緩駛進的船隻與在港邊活動的人們,再現當時關段敏男眼中的高雄港邊風景(註1)。
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位熱愛音樂與繪畫的藝術家,早期在臺灣從事的竟是指紋鑑識的工作。臺灣1920年代開始,犯罪搜查的方式逐步導向專業化與科學化。從總督府職員錄中可以知道,關段敏男本籍福岡(註2)。1914年2月他原是在法務部監獄課從事指紋事務,1917年關段敏男聘期滿後不再續聘,並以優異的表現獲得獎勵金。
之後關段敏男又以「指紋專家」的身分受臺北廳警務課特別聘任,進行對前科犯調查方式的改良,這也是臺灣警務單位首次聘請指紋事務方面的專家。1921年《臺灣警察協會雜誌》刊登了關段敏男七年來從事指紋事務的經驗談,文中說明關於犯罪現場指紋的蒐集、保存及處理方法等以生物辨識的方式搜查案件現場,再運用科學儀器、照相裝置與物理、化學鑑識等設備,使犯罪證明實體化(註4),這在當時是相當嶄新的科學辦案技術。
圖片來源: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註5)
關段敏男以豐富的指紋採集經驗受聘於臺北廳警務課。
圖片來源: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註6)
關段敏男曾在法務部監獄課工作至1920年8月,此當中1918年至1919年曾轉任至臺北廳警務課。直到1922年至1923年才又轉到臺中州警務部保安課擔任雇員(註7)。在關段敏男之後的人生經歷中,目前尚未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轉換工作跑道。從相關史料文獻中可見,關段敏男自在1933年至1942年間,皆在臺中州農會擔任書記一職(註8)。然而,即便在工作上有了轉變,關段敏男對於藝術生命的執著,卻始終如一。
臺灣在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曾興盛發展日本傳統音樂的相關活動,也就是所謂的「邦楽」(ほうがく),尺八便是邦樂的一種。關段敏男專精於尺八技藝,屬於川瀨派琴古流一系的名家,致力於耕耘臺中三曲界的發展(註9),與在臺尺八家之間也有著密切的交流互動。1933年關段敏男使用了「關段敏雄」這個名字(註10),與小川淨童、木原采竹、宮本梅林等人,一同組織「臺中琴古會」,從會則內容中可見其成立目的為「使琴古流尺八的向上普及,透過尺八自我修行及美化社會人心,以貢獻國家與鼓吹日本古來宗教精神為目的。」
圖6. 1933年6月13日《臺灣邦樂界》第1卷底2號刊登的臺中琴古會會則和幹事名單。圖片來源: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註11)
除了「臺中琴古會」之外,關段敏男所領導的「臺中篁律會」(亦稱臺中篁風會)在臺中地區尺八技藝的推展方面,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註12)。而關段敏男性格溫順,十分受到學生們的尊敬。臺灣日治時期著名的小提琴家林文也,其父親林阿發(1915-1910),便曾是關段敏男的學生之一,在尺八領域的表現上相當出色(註13)。1936年4月關段敏男與林阿發曾一同參與在臺中市民館舉行的臺中篁律會演奏會表演,並留下相關合影。透過林阿發的剪報收藏中,我們也得以一窺關段敏男的真實面貌。
圖片來源:林阿發剪報。(註14)
圖片來源:林阿發剪報。(註15)
關段敏男在入選第八回臺展之後,便不可見他的繪畫作品參加展覽會。或許,關段敏男是將對於藝術的熱情,全心投入在尺八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之中。可惜的是,戰後的邦樂文化隨著日人離臺與戒嚴制度而被迫終止,但關段敏男,這位在不同領域上有著豐富閱歷的藝術家,回到日本後仍持續指導尺八技藝的傳承(註16)。音樂是瞬間即逝的藝術,如今我們無法再次欣賞關段敏男的尺八演奏,但慶幸地是,關段敏男的作品〈港の冬〉為我們留下一抹他曾在臺灣感受過的藝術生命。
#名單之後229
註釋
1. 〈尺八も名手 臺中州農會の關段敏男君〉,《臺灣日日新報》,1934-10-23(2版)。
2. 依據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s://who.ith.sinica.edu.tw/search2result.html?h=3klQrWWWOPpg3VDoyv8o38CYIsdM2U4j3GgmALGfxjnpDdXFPszCx9NVG0fEkL2T。
3. 「雇關段敏男(退賞)」(1917-06-01),〈大正六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六卷秘書〉,《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756027。
4. 關段敏男,〈警察と犯罪現場指紋〉,《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第49期,(臺北:1921-06-25),頁53-61。
5. 〈各地通信-監獄課通信〉,《臺法月報》,第11卷第6期,(臺北:出版年月日不詳),頁125。
6. 關段敏男,〈警察と犯罪現場指紋〉,《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第49期,(臺北:1921-06-25),頁53-61。
7. 同註2。
8. 從1933年《臺中州農會報》以及1941年《臺灣農林關係職員錄》中可見,關段敏男長期在臺中州農會擔任書記。此外,在1942年12月29日發行的《昭和17年版 臺灣農林關係職員錄》中亦可見,關段敏男1942年仍持續在臺中州農會擔任書記。見〈現在役員及職員〉,《臺中州農會報》,(臺中: 1933-10-21),頁17;臺中州農會〉,《臺灣農林關係職員錄》,(臺北: 1941-12-27),頁178;〈臺中州(臺中州農會)〉,《臺灣農林關係職員錄. 昭和17年版》,(臺北:1942-12-29),頁188。
9. 〈南湾樂界に活躍する人々〉,《臺灣公論》,第1卷第9號,(臺北:1936-09-01),頁23。
10. 由於在日文名字的發音中,「男」與「雄」發音相同(日文發音皆讀為お),加上居住在臺中且專精於尺八技藝,這點也相同,故判斷兩者為同一人。
11. 〈臺中琴古會會則〉,《臺灣邦樂界》,第1卷第2號,(臺北:1933-06-13),頁18。
12. 根據廖晴園的研究,臺中篁律會大約於1928年前後所成立。第一回演奏會是1928年11月臺中奉祝大會的演出,此次全國性活動是為了慶祝昭和天皇即位的儀式。詳文可見廖晴園,《日治時期臺灣尺八音樂活動初探──以臺人尺八家林阿發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06,頁33。
13. 徐麗紗、邱宜玲、馬上雲,〈臺中市西方音樂發展綜述〉,《臺中市音樂發展史:西方音樂篇(上冊)》,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2000-02,頁69。
14. 廖晴園,《日治時期臺灣尺八音樂活動初探──以臺人尺八家林阿發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06,頁72。
15. 同上註。
16. 戰後,關段敏男使用了「關段悟道」的名字,長岡篁道曾受關段敏男指導尺八琴古流技藝。見〈【秘曲をさぐる】長岡篁道 略歴〉:https://geolog.mydns.jp/www.geocities.jp/momoyo15/rakureki/ryakureki.html(點閱日期: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