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兼圖書館藝文中心主任)
李秋禾 入選 臺展第6-10回、府展第3-5回
張秋禾 特選、臺展賞 臺展第10回
李秋禾 特選、總督賞 府展第3回
1930年左右,某天午後,臺南州、曾文郡、麻豆街。
少年在糖廠五分車車站旁空地,拿起樹枝在地上隨意塗鴉。
一位男人從遠方沿路走向車站,看到少年作畫,停下腳步仔細端詳。
男人開口說:「囡仔,你佇咧畫啥?」
少年回答:「你看,我畫了怎樣?」
這位男人叫張洋柳,曾在貢生張元榮(註1)「時敏堂書房」就學。後來在嘉義街西門外經營「臺洋珍餅舖」,嘉義商業協會會員,同時活躍於嘉義商業、文化界。
這位少年叫李秋禾(1917-1957),就住在麻豆總爺糖廠五分車車站附近,甫自麻豆公學校畢業,是家中三子。
在這之後,李秋禾即遷居嘉義市,成為張洋柳的養子,改姓稱「張秋禾」。張洋柳也邀集地方紳商共同發起「書畫自勵會」,以培養青年美術畫家、厚植參賽能力為目的,延聘名畫家林玉山傳授以寫生為基礎的東洋畫。同時接受林玉山指導的除「張秋禾」外,還有林添木、盧雲友、黃水文、林秀山、高銘村、許祖曦、黃聯芳、江輕舟、楊萬枝、徐清蓮等人。「書畫自勵會」的目標,應是瞄準自1927年起由臺灣教育會舉辦的「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在當時,每次臺展都備受媒體關注,是畫家展現才華、榮耀地方的時機。自林玉山在第一回臺展入選之後,嘉義畫家也開始在這項比賽中展露頭角。
在林玉山指導下的「張秋禾」,以15歲之齡入選第六回臺展。其作〈オクラに鴨〉(〈黃秋葵與鴨〉,又名〈番鴨〉)描繪優游在秋葵植株旁的一對番鴨。秋葵的拔地而起與番鴨悠閒在水中游泳的姿態,構成一個自然的小世界,讓人彷彿置身其中。
然而,年少的「張秋禾」當時跟隨林玉山學畫才一年多的時間,卻能畫出如此生動的畫面,也引發質疑。何以15歲的少年能畫出這樣的畫面?是否是他老師林玉山代筆?這些質疑在會場中擴散。林玉山先生日後回憶道:
第六回「臺展」(1932)秋禾君以十六之齡(案:虛歲),畫「番鴨」一作參展,應是入選「臺展」最年輕者,備受矚目。是年我與入選的嘉義畫友北上參觀「臺展」,在會場遇見審查委員鄉原古統先生。他熱情邀約我們至他家茶敘,茶話中鄉原先生說:「難得你們到臺北來,想求諸位留下墨蹟做為紀念。」隨即拿出筆紙請來客輪流揮毫。待每人都畫好之後,他拉我到一旁說:「此回秋禾君入選之作,傳來代筆的謠言,今晚見到秋禾君當面揮毫,確實能證明他年輕而有實力,令人感到欣慰。」至此,始知茶敘中的揮毫留念,是鄉原先生的巧計。(註2)
此後,「張秋禾」還四度入選「臺展」,更在第10回臺展以〈斜照〉一作獲得特選、臺展賞。直到1939年才因故離開張家,回歸本姓「李」,之後的「府展」才以本名李秋禾參賽。在第3到5回府展入選,更在第3回府展以〈鳳梨畑〉(〈鳳梨園〉)獲得特選、總督賞的佳績。
時間回到1930年的那個午後。
少年望著男人,等著他回應。
那位男人說:「我𤆬(帶)你去嘉義市學畫圖,做我契囝,好無?」
#名單之後111
註釋
- 即嘉義著名女畫家、詩人張李德和的公公。
- 林玉山〈序〉,《李秋禾、李伯男父子聯展專輯》(嘉義市:嘉市文化,1998),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