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郁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黃奕濱 入選 臺展第9回、府展第2回
深川亦彬 入選 府展第4-6回
1907年石川欽一郎來到臺灣之後,為當時的畫壇注入一股「西洋畫」的風潮,在臺期間不但致力於西洋畫的教學與推廣,更與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等人推動了「臺灣美術展覽會」的開辦,在臺灣近代美術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則是石川欽一郎門下的黃奕濱(1906-1983)。1925年進入臺北師範學校就讀,後來在1941年在皇民化政策之下以深川亦彬進入臺北州三重埔國民學校任教。(註1)受石川欽一郎影響的黃奕濱,作品以水彩為主,在1935初次以〈南方館あたり〉(〈南方館邊〉)入選第九回臺展,其後也陸續入選過4次的府展:〈古園靜日〉(1939,第一回府展)、〈池畔〉(1941,第四回府展)、〈麗日〉(1942,第五回府展)及〈休日〉(〈假日〉,1943,第六回府展)。
其中入選第九回臺展的〈南方館あたり〉,是描繪同年(1935年)舉辦的「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註2)中,位於今大稻埕的分場「南方館」(註3)旁熙熙攘攘的街道景象,從畫面中可以看到日治時期臺灣現代化的公共建設,如電線桿、汽車,畫中右下角的人群雖然看不清面貌,卻仍然讓觀者感受到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是日本在臺殖民四十週年,為了展現這將近半世紀在臺灣的各項建設及宣揚日本天皇的德政所舉辦,總督府以「臺灣」為主體,呈現出其殖民經驗、展示當時對臺的「南進政策」、促進海內外經貿交流與臺灣島內觀光資源開發。(註4)
「南方館」座落於大稻埕(今大橋國小與太平國小間),作為當時臺灣對外貿易的重鎮之一,由時任臺北總商會代表郭廷俊和地方仕紳的奔走,竭力爭取南方館在大稻埕的設置,而此一展覽會場主要展出中國南方及南洋一帶的物產,對於日本政府大力推動的「南進政策」實為一大助力。「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耗費的人力、物力皆十分龐大,其宣傳效果也十分良好,根據當時的門票統計,入場人數超過275萬,包含臺灣各地人民、日本、南洋各國都前來共襄盛舉(註5),為當時日本宣揚經營殖民地成果帶來極大的效益。
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之下,黃奕濱先憑藉〈南方館あたり〉這件以博覽會中展覽南洋風情的「南方館」為主軸的畫作入選第九回臺展,而後又在「南支方面進出者養成講習會」擔任教授廈門語的講師(註6),成為臺灣總督府對研究「南支南洋」政策的一員,兩者皆表現了他對於「南支南洋」一事的關注,也彰顯出日本欲藉由統治之下的臺灣人文和民情作為跳板,前進南洋的政策考量。
1927年第一回臺展創辦時,時任臺灣總督府文教局局長石黑英彥發表的〈臺灣美術展覽會〉中提及臺展創辦的目的在於「作品逐漸大量的取自臺灣的特徵,發展所謂灣展的權威。」這樣的宗旨成為當時主事者大力推行「地方色彩」的源頭。而在「殖民與被殖民」這樣複雜的議題之下,許多的研究學者認為「地方色彩」其實隱含了當時日本人的帝國意識形態,而從黃奕濱入選臺展的此件作品〈南方館あたり〉和他的人生經歷來說,〈南方館あたり〉的畫面充滿臺灣的風土民情,兼有日本在臺的殖民特徵,並且還能延伸至當時日本的帝國主義發展及欲往南洋擴張的野心,讓帶有臺灣地方色彩的作品也添上了一筆南洋色。
#名單之後180
註釋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s://who.ith.sinica.edu.tw/search2result.html?h=liZF7TcvJuf3nVOAHzCqWsy7yv8pzFRze4MXPPQ0OU5cVxZSfHIATgj2wJ3%2FSWoa。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品資料,始政四十周年紀念灣灣博覽會鳥瞰圖,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03.006.0063。
- 臺灣記憶,始政四十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分場,南方館,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1_003_0000363172&lang=chn。
- 林品章、蘇文清,〈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研究:展出背景、規模與宣傳〉,《設計學報》,第4卷第2期,1999。
- 林品章、蘇文清,〈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研究:展出背景、規模與宣傳〉,《設計學報》,第4卷第2期,1999。
- 〈黃奕濱(昭和十四年度第一回南支方面進出者養成講習會講師ヲ命ス)〉,《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 00010098040X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