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蕭亦翔(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吉見庄助 入選 府展第1-4回
吉見庄助油繪個人展覽會 主辦 創元美術協會 後援 川島理一郎
日期 昭和十五年七月六(六)、七(日)、八(一)
會場 教育會館
贊助者 市瀨齋 市村毅 太田鐵郎 貝山好美 菅野信躬 倉岡彥助
小出梅吉 小松吉久 佐藤佐 素木得一 下川高治(次)郎
鹽月桃甫 鈴木讓三郎 山中樵(註1)
1940年,吉見庄助(1906-2011)於臺北的教育會館舉辦「結婚記念油繪展覽會」。從展覽小冊所羅列的眾多贊助者中,可見其中皆為當時臺灣政界、學界以及民間的重要人士。在學界方面包含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教授市瀨齋、市村毅、素木得一、臺北商業學校校長小出梅吉、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教授佐藤佐、臺北商工專修學校校長下川高次郎、臺北高等學校講師鹽月桃甫、臺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政界則有臺北市會議員貝山好美、倉岡彥助、鈴木讓三郎。其餘尚有藥劑師太田鐵郎、臺灣合同電器株式會社常務取締役菅野信躬以及原宜蘭廳廳長小松吉久。(註2)而後援者則是文展審查員、西洋畫家川島理一郎。
一位畫家的個展能夠動員日治末期臺灣各界,乃至於畫壇重要人物,其展覽的規模以及畫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目前臺灣美術界對於吉見庄助的著墨不多,難以了解吉見庄助戰前於臺灣的創作。有幸的是,吉見庄助留下了詳細的自傳以及史料,並有賴後人的保存,讓吉見庄助於臺灣活動軌跡得以再現於眼前。
一、「夢想之島」臺灣──吉見庄助與臺灣的緣分(註3)
吉見庄助的姊姊為吉見まつよ、姊夫為吉見猛。1927年左右,吉見猛以及吉見まつよ先後來臺,前者於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擔任英文教師,後者則是擁有裁縫專業,與丈夫一同任教於北一高女,教授女學生裁縫的技巧。而後在學生的建議之下,吉見まつよ在1930年於臺北東門町開設「ファロス和洋裁縫研究所」(1935年改名為「私立吉見裁縫學園」)。(註4)
1932年,ファロス和洋裁縫研究所經營逐漸步上軌道,在姊姊吉見まつよ的邀請下,時年25歲的吉見庄助第一次前往臺灣。當時的吉見庄助曾經參加太平洋洋畫研究所,並在川端畫學校受到了藤島武二的指導。經歷多年的兵役之後,在東京經商卻不順利。此次吉見まつよ的邀請,正好給了吉見庄助生活上的轉機。(註5)
「這兩年間的臺灣生活,對於我而言是最快樂的時代」,在許久許久之後,他這樣回憶著。
從故鄉白石出發,乘坐著蓬萊丸抵達基隆,吉見庄助第一次踏上的南方的島嶼。居住在吉見まつよ東門町的住所,第一個來拜訪的畫家是同住在東門町的青年畫家小田部三平。由於兩人年紀相仿,很快便成為了好友。(註6)
在姊姊吉見まつよ友人的介紹之下,吉見庄助認識了任教於臺北一中的鹽月桃甫。姊夫吉見猛則帶著吉見庄助來到了同任教於北一高女藍蔭鼎的家中。由於藍蔭鼎為石川欽一郎的學生,因此吉見庄助加入了以石川的學生為中心的一廬會,並結識了多位臺灣的畫家,如楊佐三郎、倪蔣懷、後藤登美子等人。(註7)
吉見庄助在臺灣除了參與畫會、四處寫生,也到臺北的小、公學校教授圖畫。而在渡臺之後,對於吉見庄助的畫業,甚至是人生來說,最為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結識了時為國畫會會員的川島理一郎。
1932年9月,川島理一郎自東京前來臺灣舉辦個展,在友人的引介之下,吉見庄助在臺北有了與川島理一郎相處的機會。吉見庄助向川島介紹了臺北寫生的地點,也多次與川島一同用餐。在開幕典禮上,吉見庄助喚來了友人小田部三平一起布置會場。隔日,吉見庄助再次見到川島理一郎,這時川島開口詢問:「要不要來我家學畫呢?」。於是在1933年1月,吉見庄助離開臺灣前往東京,投入川島理一郎門下。(註8)
二、島嶼的新綠──吉見庄助與臺灣美術官展
1938年2月,由於姊姊吉見まつよ患病,吉見庄助再次來到了臺灣。此時,吉見庄助在東京的畫壇已經留下優異的成績。包含入選了國畫會展、參加川島理一郎主持的「金曜會」,也成為「フオルム」與「自由美術家協會」的成員、會友。在繪畫上,遵從恩師川島理一郎的指導,致力於對「綠」的描繪。而後也利用參與畫會的機會,轉而繪製都市豐富的色彩。(註9)
吉見庄助抵達臺灣之後,除了在以吉見裁縫學園為首的各學校教授圖畫,也對於臺灣的各式各樣的「綠」十分傾心,開始繪製臺灣的風景。而自此年開始,吉見庄助連續四年入選府展。
在第一回至第三回府展,吉見庄助所入選的作品都為風景畫。第一回府展的〈合流幽谷〉所繪製的是太魯閣峽谷的風景。從畫面中可見兩側聳立的岩壁以及中間流淌的溪流,在兩側岩壁上還有著數株樹木生長其中。第二回府展〈綠の風景〉是吉見庄助以擅長的「綠色」為主題的作品。而除了此件畫作之外,吉見庄助同時期尚有多件名為〈綠の風景〉的作品,可見他對於臺灣「綠」的熱愛。第三回府展則以〈斷崖〉一作出品,根據吉見的自述,此作為繪製「阿里山」的風景,是否是繪製塔山的斷崖,便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了。(註10)
1941年的第四回府展,吉見庄助的出品作有別於前三次的風景畫,是一幅〈日食觀測〉。當年9月21日,臺灣可以觀測到難得一見的日蝕現象。而在基隆甚至可以見到日全蝕。對於這樣的天文奇景,不僅臺灣島內眾人期待一睹日蝕的發生,連同日本內地九州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等教授,也紛紛渡海來臺。(註11)
而從〈日食觀測〉中可以見到觀測人員將設備立在海邊的岩岸之上,天空中所見的是日全蝕的景象。因此在9月21日當日,吉見庄助或許也前往了基隆共度這場天文盛會。關於本次難得的日蝕景象,除了吉見庄助的畫作之外,《民俗臺灣》中亦刊登了立石鐵臣的版畫以及松山虔三的照片,記錄下日蝕的一刻。(註12)
三、共榮的裏面──吉見庄助與創元美術協會
除了多次參加臺灣美術官展,吉見庄助亦參加了1938年組成的「洋畫十人展」。吉見庄助如此形容十人展中、獨立美術協會體系出身飯田實雄:「既有鬥志,亦有文采,還有著以高超的說話技巧來統帥著眾人的能力。因此十人展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他身上、以他的領導來進行」。(註13)而後也如同吉見所言,在十人展主導者松ヶ崎亞旗因為手術失敗意外逝世之後,飯田實雄成為了洋畫十人展的核心人物。
1940年洋畫十人展改組為創元美術協會,延續著洋畫十人展的積極舉辦展覽會的模式。1940年4月27日於臺北的教育會館舉辦第一回展覽會。參與成員除吉見庄助之外,尚有飯田實雄、有川武夫、古川義光、秋本好春、名島貢、橫田太郎、小田部三平、久保田明元、宮田金彌、蒲地薰、宮田彌太郎等畫家。(註14)同時間,臺陽美術協會於亦在臺北市公會堂舉辦第六回臺陽展,可以說是十分熱鬧。
很快地在同年7月,創元美術協會舉辦了第二回展覽會,地點一樣於臺北的教育會館。從《出品目錄》來看,第二回展共有十二位畫家參加,吉見庄助展出了〈阿里山〉、〈仙人掌〉、〈窗〉三件作品。
至此從洋畫十人展到創元美術協會展覽會,無論是報刊報導或是出品作中,基本上未能見到與當時的時局色彩有所關聯。秉持著十人展「十人十色」的宗旨,各人精進自身美術的能力,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然而逐漸逼近的戰事卻不允許藝術家們自由地作畫。創元美術協會在政府的要求下,不得不迎合時局,並在第三回展開始配合軍隊舉辦。(註15)
創元美術協會第三回展於1940年12月14日於臺北的教育會館展開,不過本次展覽會正式名稱為「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 全島作家招待奉讚展」,從名稱上可以見到滿滿的時局色彩。展覽會同時展出東洋畫與西洋畫,並分為兩部。第一部分為全島作家的作品五十件、第二部分則是創元美術協會會員作品五十件,其他尚有創元會會員九人製作病院船慰問作品十二件,是為一場大型的美術展覽會。
從照片中可見創元美術協會會員們坐在畫面靠前處,而後面則有立石鐵臣、西尾善積、鹽月桃甫等重要臺灣西洋畫家。因此可以判斷這些畫家的作品應是在此次展覽會第一部展出。整體看來,由軍方介入的第一次展覽會,以「招待」名義邀請全島重要的畫家們一同參加。實際上展示了政府對於美術界自由的限縮與控制。而後逐漸白熱化的戰事,軍方也持續地掌控創元美術協會的走向。
四、南方的島嶼與北方的家鄉──吉見庄助的從軍、留用以及引揚
1943年2月,吉見庄助受到徵召入伍,一切美術相關活動只能夠停擺。他於臺灣接受訓練之後,被派遣到南洋,經歷了九死一生。終於在1945年初回到了臺灣,並在臺灣迎接終戰。(註16)
終戰之後,吉見裁縫學園受到國民政府徵收,短暫改名為「吉見中級高級家事職業學校」,並且附設「金甌中學」。包含吉見庄助、吉見まつよ、吉見猛等人都受到國民政府留用,並由國民政府分派之外省人擔任校長,吉見まつよ為副校長,吉見庄助則為主事兼事務長。教師群中,有宮田彌太郎擔任美術工藝老師、後藤登美子擔任圖畫工作老師。(註17)吉見學園戰後便在吉見庄助等人的努力下,持續運作著。
然而1946年12月突然的引揚命令,讓吉見庄助措手不及,只得匆匆收拾身邊重要物品,離開臺灣。吉見庄助回到了故鄉白石,吉見學園重新在白石復興,吉見庄助也在多所學校任教,持續專研繪畫,成為仙台重要的畫家之一。直至2011年逝世,享嵩壽104歲。
綜觀吉見庄助於臺灣的軌跡,1930年代初期第一次來到臺灣,他認識了日治時期以鹽月桃甫為首的眾多西洋畫家,也在一次機緣之下,與恩師川島理一郎相遇。1930年代末期,立足東京畫壇的吉見庄助再次來到臺灣,在府展以及十人展/創元展之中都留下了優異的成績。不過隨著戰事升溫,戰時下是美術的自由逐漸受到禁錮,不得不與軍方合作才能繼續創作。最終,終戰後的吉見庄助在引揚命令之下,毫無選擇只得離開這座夢想與新綠的島嶼。
而從吉見庄助所寫下的自傳以及保存的史料,所見到的不僅是吉見庄助的個人生命史,亦能重新審視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畫家們以及相關畫會於臺灣美術史上留下的成績。
(本文撰寫上受到浅井宣夫先生協助,於此特別致謝)
#名單之後319
註釋
- 吉見庄助,《自伝 弛みなき道程》,仙台:私家本,1994-12,頁225。
- 其中山中樵、貝山好美、倉岡彥助、鈴木讓三郎、小松吉久為私立吉見裁縫學園之理事。見《昭和十四年三月吉見裁縫學園卒業記念》,未見:吉見裁縫學園,1939-04,無頁碼。
- 「夢の島」為吉見庄助自己對於臺灣的形容,見吉見庄助,《自伝 弛みなき道程》,頁164。
- 關於私立吉見裁縫學園的發展,大木言葉的論文有詳細的研究。見大木言葉,《日治時期臺灣洋裁的移入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頁37-56。
- 〈吉見庄助自伝的—回想年譜〉,吉見庄助画集刊行會,《吉見庄助画集》,宮城縣:吉見庄助画集刊行會,1983-09,頁117-119。
- 吉見庄助,《自伝 弛みなき道程》,頁147。
- 吉見庄助,《自伝 弛みなき道程》,頁147。
- 吉見庄助,《自伝 弛みなき道程》,頁159-160。
- 〈吉見庄助自伝的—回想年譜〉,頁120-121。
- 吉見庄助在年表中表示第一回府展入選作品名為〈タロコ峽三部作〉,因此從此事以及畫作圖版內容來看,〈合流幽谷〉所繪製的是太魯閣無誤;而〈綠の風景〉除第二回府展外,尚可見第一回創元會中也有同名作品展出;〈斷崖〉描繪阿里山一事,亦出自其年譜。以上事項詳見〈吉見庄助自伝的—回想年譜〉,頁122-123。
- 〈日食觀測の準備しませう〉,《興南新聞》,1941-09-11(夕刊3版);〈日食觀測陣〉,《興南新聞》,1941-09-21(夕刊2版)。
- 相關論述可見,陳映禎,〈【名單之後】科學的民俗觀察─立石鐵臣與《日食龍山寺》〉,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 吉見庄助,《自伝 弛みなき道程》,頁219。
- 飯田實雄,〈創元美術協會の設立に際して〉,《臺灣日日新報》,1940-04-24(6版);〈第一囘の創元展 二十七日から〉,《臺灣日日新報》,1940-04-25(7版);〈創元展開かる〉,《臺灣日日新報》,1940-04-28(夕刊2版)。
- 〈吉見庄助自伝的-回想年譜〉,頁123。
- 〈吉見庄助自伝的-回想年譜〉,頁123-125。
- 吉見庄助,《自伝 弛みなき道程》,頁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