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北川義雄 入選 臺展第2-3回
北川義雄(1892.12.2 -1938.12.08?),出身日本兵庫縣士族,1912年畢業於京都高等工藝學校圖案科。京都高等工藝學校是日本政府在東京、大阪之後設立的第三所公立高等工業學校,而當時設立圖案科的就僅有京都高等工藝學校與東京美術學校、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縱使有名校畢業光環,又於同年取得圖畫科中等教員執照,北川義雄最終並沒有投身教育界,而是前往日本帝國殖民統治下的朝鮮,擔任鐵道局雇員。1916年3月來臺擔任「臺灣勸業共進會」的設計工作,翌年8月在臺中開設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承攬官辦展覽會的設計工作。其後輾轉於中國福建、廣東、英屬香港等地擔任日資企業或組織的工程監督。(註1)
到了1927年7月北川義雄返臺,不久即進入總督官房營繕課擔任技手。也在此時,北川義雄二度參加臺展獲選。1928年他以〈植物園の午後〉入選第二回臺展西洋畫部,描繪的應是當時的臺北植物園,在畫面上極其寫實、細密。在畫裡繽紛的花草分布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園圃中,而身穿淺色衣服、戴著斗笠的園丁正拿著大型灑水壺向園圃中的花草澆水。分布在兩旁的小屋與涼棚是當時植物園的建築。(註2)畫面中間高大的樹叢,透過特殊的筆觸讓人感到立體而躍然紙上。小屋旁的旅人蕉,其挺拔而扇形的葉序也清晰可辨,也讓畫面增添熱帶風情。翌年,北川義雄以〈池〉入選第三回臺展,畫風亦相當寫實。在畫面上半部林蔭蔽天,下半部則是粼粼池水照映著林蔭與天空的倒影,整體畫面呈現翻轉天地的奇特景象。兩次入選的作品皆屬風景寫生,在寫實畫風中顯現令人感到悠閒的景致。
在參加臺展的同時,北川義雄也持續從事設計相關工作,並參加多項海報、設計競賽。1929年北川義雄入選「臺展ポスター(海報)」設計二等賞,賞金五十圓。(註3)1930年,在投稿羅東街徽的212個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賞,賞金三十圓。1932年10月,在「臺灣山林會」創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舉辦的圖案徵選獲得三等賞。(註4)除設計之外,北川義雄也曾進行文學創作,在1932年9月的「臺灣民謠」徵集活動裡,他也在369篇作品中獲得二等賞的佳績。(註5)
1932年10月北川義雄辭去臺灣總督府的職位,其後進入「福大公司」任職。(註6)福大公司是日本帝國針對中國福建、廣東等地進行經濟涉入與資源調查的機構之一,而北川義雄就是擔任福大公司技師兼廣東出張所主任。1935年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北川義雄也參與其中,擔任陳列圖樣的設計與鑑查職員。從目前的文獻看到,博覽會的「鑑查賞狀」底圖就是北川義雄所繪製。(註7)
然而1938年12月8日,就在他從臺灣前往京都出差時遭遇了「富士號空難」。富士號為當時航行於日本福岡、那霸與臺灣的定期航班,就連1937年6月日本東久邇宮稔彥王來臺時也搭乘這架飛機。而北川義雄搭乘的富士號在沖繩那霸與久米島間發出SOS求救訊號後就消失蹤影,其後的海面搜救也陸續找到二名生還乘客與漂浮的殘骸、行李。根據當時獲救的乘客表示,飛機迫降在海面上時因為大家都穿著救生衣,因而可以水面上載浮載沉,但後來因為海流的牽引大家就漂散不知所蹤。而北川義雄也就此在海上失蹤,21日日本航空株式會社也為他以及其他罹難、失蹤者舉行聯合公祭。(註8)
綜觀北川義雄的一生,可發現當時參加臺府展的畫家,其藝術才華未必只展現在狹義的繪畫方面,或可運用其才華在設計、營造,甚至是文學方面獲得不錯的佳績。如萩谷伴雅、三島利正曾設計書本封面,大迫多三郎長年任職總督府擔任土木營造,張李德和、盧雲生在漢詩創作上也有不錯的功力。而臺府展的舉辦,讓這些具有多元藝術才華的畫家多一個發揮的舞臺,也讓後世的我們可以追索這些曾在臺灣發光發熱的文化人,及其精彩的事蹟與人生。
#名單之後316
註釋
- 北川義雄工作經歷參見〈北川義雄(營繕ニ關スル事務ヲ囑託ス)〉,《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17036。
- 相關論述見黃子恩,〈【名單之後】殞落的新星:田中瑞穗(1920-1945)與他心中的植物園〉,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 〈臺展ボスタ—入選者〉,《臺灣日日新報》,1929-07-07(7版)。
- 〈羅東郡各街庄 徽章圖案當選 十二日入賞者發表〉,《臺灣日日新報》,1932-10-06(夕刊2版)。
- 〈臺灣を表象する 『臺灣民謠』の入選發表 三百六十九篇から三名嚴選 近く全國的に紹介〉,《臺灣日日新報》,1932-09-30(6版)。
- 〈內臺定期航空路の富士號機沖繩で遭難 乘客・乘務員は生死不明〉,《臺灣日日新報》,1938-12-09(夕刊2版)。
- 鹿又光雄編,《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誌》,臺北: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1939,頁1062、1070、1116。
- 〈富士號遭難者合同葬 福岡の善導寺で〉,《臺灣日日新報》,1938-12-24(夕刊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