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德合(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兼任講師,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藝術創作者)
磯部正男 入選 府展第6回
磯部正男(1922-2005)出生於日本滋賀縣愛知郡,自滋賀縣八日市中學畢業後,於1939年來臺就讀臺南師範學校(今臺南大學,後文均簡稱南師),1941年分發至嘉義月眉潭國民學校(今月眉國小)任教,1943年以油畫〈月眉潭風景〉入選第六回府展(圖1)並受徵召入伍,至1945年戰後返回日本滋賀。
筆者在搜尋磯部正男的資料過程中,偶得南師當年生物實驗室之學生名單殘片(圖2),依此線索找到南師學籍檔案,了解磯部正男之出生時地等資訊。復於滋賀縣立圖書館網站搜尋到藏書《私のクロッキー》(我的速寫)(圖3),該書是磯部正男於2004年自費出版的速寫集,書末有篇名為〈私のこと〉(關於我)的自述文章(註),簡述他的藝術經歷。令人驚喜的,文中述及他在嘉義教書的兩年期間,與陳澄波的一段師生情緣。筆者在不損作者文意的原則下,根據文章內容擇要敘述其生平如後。
磯部正男(圖4),1922年出生於日本近畿地方的滋賀縣,是正次郎家的次男。從小就喜歡繪畫,中學畢業後本想念美術專科學校,父母與老師以畫畫無法維生勸退了他,想當醫生卻又落榜。當時日本中學生畢業到殖民地接受教育全是公費,他毅然決定到臺灣就讀台南師範學校。
1939年4月,磯部正男從日本神戶港搭乘高砂丸號抵達基隆港。臺灣燠熱的天氣、繁茂的椰子樹、檳榔樹、漆成褚紅色的廟,都讓他感到新奇。他在南師就讀期間,常流連於孔廟,「每逢星期日,我一定待在孔廟,幾位有名的畫家會在這裡寫生。有時一整天都看不膩這些在寫生的畫家,多次因此超過學校的門禁時間,被舍監警告」,想作畫的熱情日益強烈。
1941年,磯部正男分發至嘉義月眉潭國民學校任教,在這兒認識了畫家陳澄波並拜師學畫。「我的繪畫生涯中師父就只有他這一位。……我們經常在星期日一起外出寫生,嘉義公園的綠樹、吳鳳廟赭紅色拱門等,到現在仍記得在這些地方寫生過。戰爭期間油畫畫具也是管制物品,即便如此還是想辦法拿到手給我,讓我得到台陽美術展覽會入選的殊榮」。
1943年,正全心投入教學與繪畫的磯部正男,突然收到軍隊的入伍令,「那是一個無法說出心聲的時代。入伍前一週,我都是恍然失神」,陳澄波鼓勵他「畫一張月眉潭的風景當作紀念吧?」
磯部正男把握入伍前的幾天,完成了〈月眉潭風景〉(見圖1),「我用50號畫布盡情作畫。……入伍前一天總算是畫完了,而且很感謝老師每天都來探望我」。陳澄波協助將此畫報名府展並獲入選,他寫信告知部隊中的磯部正男:「你的畫被陳列在會場中相對明亮的第二室的好位置。在戰爭前線請好好加油。每日可見的風景均呈現各地特色,請仔細觀察大自然。回臺之後,必定對你的作品有助益。」
磯部正男進到名為「曉部隊」的船舶運輸部隊,他隨部隊搭乘運輸船去過沖繩、釜山、濟州島等地。他遵循老師所示,把握時間畫下各港口的風景,但又擔心被當成間諜而全部撕毀。戰後回到日本,重返教職工作,他集結了一群對美術教育有熱情的老師,成立「滋賀造形教育會」,戮力推動家鄉的美術教育直至退休,並辦過七次個展。
今日的〈月眉潭風景〉僅餘黑白模糊的印刷圖像,畫中屋舍人家分布兩側,茅草屋前農婦正餵養著雞隻,有著行人的蜿蜒小路伴著蓊鬱的林木,逐漸沒入鄉間遼闊的地平線深處。陳澄波在1940年入選第三回府展的油畫〈夏之朝〉(圖5),畫中的泥路、房舍、遠景的林木均與〈月眉潭風景〉有相似之處,或許可以據此想像〈月眉潭風景〉的色彩樣貌。對照著作品,我們彷彿也能感受到那段師生之情:畫布前寫生的磯部正男,正懷著入伍前的不安心情,堅定而溫柔的陳澄波站在身邊指導著他,共同奮力畫下這屬於臺灣農村的景觀與色彩。
#名單之後059
註釋:
〈私のこと〉,磯部正男,《私のクロッキー》(日本滋賀縣,2004),頁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