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推廣活動於中山女中。

延續著探討臺府展「女性藝術家」的題目,基金會另與害喜影音綜藝 Hide & Seek Audiovisual Art來到中山女中,與三個年級三位美術老師共備課程,發展出三條不同的觀看路徑。

中山女中的前身正是日治時期的臺北第三高女,當時在鄉原古統的帶領下,出了許多臺府展入選的女畫家。配合此次推廣活動以女性畫家為題,我們也將這些「學姊」的故事,帶給近百年後的「學妹」;期望她們能在認識歷史之餘,還可以產生情感上的連結與認同,進而對女性的境遇有更多的思辨。

經過約半個月的課程後,學生們不僅有知識的獲取,亦有個人創作的產出,並且在校慶時由學生策劃一場成果展,展出數件精選之作。以下就此次成果展「青春脈絡」的三個子題,簡述課程及展區內容。

十五歲,中山的我

「青春脈絡」展場與作品。

高一美術課的傅斌暉老師以兩節課的時間讓同學自主學習,藉由閱讀「名單之後」資料庫文章和實際觀看畫作輸出,來認識「學姊」的藝術成就與生命史,進而思考在學姊的時代和自己身處的時代,女性的社會處境有什麼變與不變之處。

創作產出方面,這些初到中山的小高一們,都帶著敏銳的感知探索著四周,好讓自己盡快適應全新的環境、團體與身分。因此老師便設定以大學姐陳進的作品為基礎進行二次創作,將畫作裡的摩登女子轉化為中山校園裡的女學生,繪製成具備歷史連繫與當代創意的圖畫,頗有巧思,令人會心一笑。

中山女中高一美術科課程——美術時光機:學姊藝術史大揭密
授課教師:傅斌暉
課程時間:10/13-11/4
班級數:7班
學生數:約250人

群像裡,鏡中的我

「青春脈絡」展場與作品。

高二美術課老師黎曉鵑將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1907-1954)和「名單之後」畫家黃華仁生平與作品的對照,來帶領同學思考,身處相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兩位女性畫家,分別如何用藝術進行自我表達,又可能在創作歷程中遭遇到來自外在環境的什麼挑戰。

此課程主題的創作產出包含高二及高三學生,隨著心智已逐漸成熟,同學們對生活的體悟也漸趨深刻。在老師的帶領下,她們重新審視自身、思索未來,最後拿起畫筆,將自己與家族的樣態藉由「象徵物」展現於畫布上。如同卡蘿與黃華仁運用繪畫探索自我、詮釋出自己的樣子。

中山女中高二美術科課程——藝術的內在探索
授課教師:黎曉鵑
課程時間:9/6-9/19
班級數:7班
學生數:約250人

生活中,植物與我

「青春脈絡」展場與作品。

由於「名單之後」資料庫中三高女「學姊」的畫作有大量屬於植物寫生,因此高三美術課老師呂潔雯便從這些植物畫作出發,讓同學在觀看與討論作品後,思考與討論該年代畫植物的背景與特色。接著再由學生尋找一種對自己生命有意義、有感情連結的植物,作為後續創作的主題。

昔日入選的植物畫作,體現出畫家入微的觀察力和對技法掌握的成熟,為展覽會場注入一股獨特的清新之氣。時至今日,中山的同學們又會如何觀看、詮釋眼前的植物?高二及高三的學生們以攝影、素描和版畫為媒材,製作出尺幅不大卻相當精采的作品。此外,這些小品畫作還結合了建中學生們量身打造的詩,豐富了圖像的內涵。

中山女中高三美術科課程——植物的隱喻策展課程
授課教師:呂潔雯
課程時間:9/13-9/19
班級數:7班
學生數:約250人
「青春脈絡」展場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