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category:文章

#那些潛藏在照片裡的臺灣美術名品

撰文|張哲維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武道場啟用儀式,1934。
圖片來源:王子碩提供。

寬敞明亮的房間裡,正在執行一項神聖的儀式。

身著傳統衣冠的兩名神職人員,帶領著數十名少年朝向祭壇奉祀神明。少年們神情凝重地微微低頭,表現出虔誠與莊重的態度。仔細瞧,隊伍裡的人們大致分為穿著劍道服與柔道服的兩群,而他們腳踩的地板,也有木地板與地墊的區別。

原來這張照片所拍的景象,是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武道場的啟用典禮。

1934年6月的《臺灣日日新報》正巧報導了這件事。報導中簡述當日的流程:9號下午一點半,由開山神社的宮司(神職名)主持修祓(祈神除厄)等儀式,接著再由臺南高工的校長若槻道隆與學生代表獻上「玉串」(綁上紙的常綠樹枝)。祭神結束後,另有招待來自學校與警界的貴賓,並舉行柔道與劍道的比試,最終於四點半閉幕。

〈臺南高工の 武道場開き〉,《臺灣日日新報》,1934-06-10(3版)。
臺南高工校舍,右上角為校長若槻道隆。
圖片來源:臺灣舊照片資料庫,〈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全景と若槻校長〉,網址:https://dl.lib.ntu.edu.tw/s/photo/item/468470#?c=&m=&s=&cv=&xywh=-326%2C-1%2C1959%2C801。

影像與文字為這起小小的事件留下生動的紀錄,而有趣的是,照片還讓一件出品第六回臺展(1932)的畫作入鏡了。

掛於武道場牆面上的作品,是廖繼春以審查員身分參展的〈綠蔭〉。這幅畫在當時得到了評論者的讚許:「與其說技巧好或色彩好,不如說是因為巧妙地選對可以入畫的地方,換言之,就是他的眼光及構思很好。」

那麼,廖繼春究竟畫的是何處呢?

廖繼春,〈綠蔭〉,1932。
圖片來源:《第六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從畫面中央可見一尊豎立於高臺上的雕像,周遭環繞著茂盛的綠樹,扣合畫題「綠蔭」。在背景處隱約可見有斜屋頂的傳統建築,綜合雕像基座的造型後,便能得知畫家作畫的地點是位在臺南市中心的大正公園(今日的湯德章紀念公園),畫中的雕像是兒玉源太郎,而後方的古厝則是沿用清代兩廣會館建築的教育博物館。

日治時期的大正公園。
圖片來源:臺灣舊照片資料庫,〈兒玉公園〉,網址:https://dl.lib.ntu.edu.tw/s/photo/item/3377361#?c=&m=&s=&cv=&xywh=-849%2C-38%2C3255%2C1331。

廖繼春雖然是臺中豐原人,但他從東美校畢業後就來到臺南長榮中學任教,因此無論是入選帝展的〈有香蕉樹的院子〉(1928),還是這幅〈綠蔭〉,同為取材自他熟悉的臺南風景。

此外,〈綠蔭〉也是他首次擔任臺展審查員的出品作。身為第一位臺展西洋畫部審查員的臺灣人,〈綠蔭〉想必是廖繼春精心繪製的畫作,深具意義。

廖繼春,〈有香蕉樹的院子〉,1928,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有香蕉樹的院子〉,網址:https://www.tfam.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Detail.aspx?ddlLang=zh-tw&CID=2926。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件作品被掛在臺南高工時,可以想見這對畫家、對學校,甚至是對臺南,都是一件值得傳頌的佳話。

只可惜,儘管臺南高工的校舍仍存,〈綠蔭〉卻是不知下落了。

臺南高工演武場中的劍道比試。
圖片來源:王子碩提供。

本篇照片由王子碩老師提供,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