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category:文章

#畫家登山記

撰文|阮芳郁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專員)

1930年代,世界保育風潮盛行國際,日本政府也在臺灣成立國家公園調查會,擬定相關草案,在激烈的角逐下,於1936年選定大屯山、新高阿里山與次高太魯閣三處作為臺灣的國立公園候補地。

結果公布前,人民無不引頸期待,畫家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期間的畫家們更主動把握在台灣登山寫生機會,留下在不同地方、時節與氣候環境之下,山的面貌與色彩。

1931年初次來臺擔任臺展審查員和田三造,便是在此氛圍下來到阿里山。登上阿里山的他,帶著日本內務省的重要任務,要「寫生阿里山」,並將作品帶回日本,於隔年在東京舉辦的「國立公園候補地景勝展覽會」上展出,讓尚未到過臺灣、卻對臺灣山林文化充滿好奇的日本大眾,藉由畫作認識臺灣山林,也增進阿里山作為國立公園預定地的機會。

國立の候補地 阿里山の風景寫生 和田畫伯が內務省から賴まれて,《臺灣日日新報》,1931/10/20
國立公園全國十處 阿里山屬候補地和田畫伯來臺寫生,《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31/10/20。

透過〈阿里山の暮色〉一作,我們看見貫穿整幅作品的雲海。不知道鑽研配色及其運用方法的和田三造,在登上阿里山後,是否看見他的日本標準色中未曾見過的色彩呢?

和田三造,〈阿里山の暮色〉,國立公園協會指定版繪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