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category:文章

#畫家登山記

撰文|張哲維(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專員)

距今110年前,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新聞。

報導指出,一位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的日本青年竹澤,在臺苦心創作兩年多,更深入阿里山與原住民部落取材,完成了三十餘件作品。

然而,某日他返回住處時,竟發現大多數的畫作都遭竊!「倖存」的一幅臺灣美人圖,還慘遭歹徒以刀割裂,手段兇殘。

失竊畫作中,有大量取景於阿里山的作品,包括描繪檜林、水山、新高山等地的畫作,可見失主應是十分深入,且傾心於阿里山的美景。

不過從今日來看,這則報導其實有些疑點。

疑點一,查閱東京美術學校的畢業生名冊,並無姓「竹澤」的學生。

究竟是記者筆誤寫錯姓氏,還是當事人根本不是來自東美校?

疑點二,阿里山鐵路於1912年通車,1920年才開放客運。

1913年登山寫生的竹澤,又是以什麼方式、什麼身分入山的?

疑點三,關於竹澤畫作失竊一事,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僅見一則報導(日文及漢文版分別刊登),案情的發展、竹澤的去向皆不得而知。

畫作被盜!畫家本人也相當緊張,臺灣日日新報(7),1913/8/21。
洋畵被窃,臺灣日日新報(6),1913/8/23。

究竟最後遭竊的三十餘件畫作有沒有找到呢?

無論這起事件的結果如何,我們都能確信阿里山的風景在一世紀以前,就已經受到畫家所矚目。

圖像未存固然可惜,但也不能疏忽文字紀錄所透露的訊息。

就讓我們繼續追尋這段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