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category:文章

#那些潛藏在照片裡的臺灣美術名品

撰文|張哲維

圖片來源:簡綽然家屬提供。

月初的時候向各位介紹了作育英才的鹽月桃甫,今天則讓我們從老照片認識他的學生。

這張合照出自桃園畫家簡綽然的收藏,前排左五為鹽月(大家應該都記得他的長相了吧),而簡綽然本人坐在前排右四。

照片裡的人不但有男有女、衣著輕便,年齡層也較廣,顯然不是學校裡的學生。

事實上,鹽月除了在校任教,另有在外帶領畫會「黑壺會」以及開設「京町畫塾」,提供有志習畫的成人或學子們一個精進畫藝的管道,對於藝術的推廣可說是頗有助益。

以水彩見長的簡綽然,很可能在1932年石川欽一郎返日後,轉而加入1931年成立的京町畫塾,因而留下這張合照。

不過今天的主角並非鹽月和簡綽然,而是在他們身後牆面上懸掛的那幅油畫—— 素木洋一入選第一回臺展的〈從山丘眺望〉。

素木洋一,〈從山丘眺望〉,1927。
圖片來源:《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素木洋一是先後畢業於臺北第一中學校與臺北高等學校的資優生,且父親還是對臺灣貢獻頗豐的昆蟲學家素木得一,可見無論是學歷還是家世皆相當顯赫。

興趣甚廣的的素木得一早年即為黑壺會的成員,或許是有耳濡目染之故,兒子洋一自幼即展現對繪畫的天份,在就讀小學期間便三度舉辦過個展。

1927年,13歲的洋一提交了風景與靜物各一件作品至首回臺展,最後以取景於水源地的風景畫〈從山丘眺望〉入選。

從現存的照片可以推估這件作品大約是50號的畫幅,再加上畫面裡遼闊的構圖與空間鋪排,不禁令人讚佩洋一在繪畫表現方面的成熟,足以掌握大尺幅、大場面的畫作。

只不過,洋一往後出品臺府展的作品卻多半是瓶花靜物,而不見如〈從山丘眺望〉般恢弘的風景畫。

圖片來源:〈天才豐かに自由に伸びて行く 洋畫=素木洋一〉,《臺灣日日新報》,1927-09-15(5版)。

研究者陳譽仁指出這是洋一的參展策略,透過一貫的題材來回應自身的學生身分,是一種趨於保守卻不致引來批評的作法。

回到首圖的合照,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素木洋一是否有出現在照片中,但從他的求學歷程與繪畫風格來看,鹽月桃甫的確在洋一的創作生命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也許,〈從山丘眺望〉代表的是鹽月得意門生的大作,高掛在京町畫塾的畫室內,作為每一位到此習畫者的榜樣。

京町畫塾學員與鹽月的另一張合照,從後方門的樣式可以判定與首圖是同樣的空間,但還不確定實際的拍照地點位在何處。
圖片來源: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頁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