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category:文章

#那些潛藏在照片裡的臺灣美術名品

撰文|張哲維

圖片來源:原幹次郎編著,《御大典記念臺灣寫真帖》,臺北:勤勞と富源社,1929,頁102。
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

去年九月,嘉義的文史工作者陳世岸老師發現,陳澄波首度入選帝展的〈嘉義街外〉,正巧出現在一張老照片裡。

這張照片出自1929年發行的《御大典記念臺灣寫真帖》,是為了紀念昭和天皇即位而編印的寫真集。內容主要為當時臺灣各地的慶祝活動,呈現出全島動員以歡慶新天皇登基的盛景。

其中有〈嘉義街外〉入鏡的照片,標題是「嘉義進正會女力士土俵入」。

所謂「土俵入」,即相撲力士在比賽前的入場儀式。在照片裡我們便能看到成排的女力士繫上「化妝腰帶」(化粧まわし)、雄赳赳氣昂昂的英挺模樣,顯然是開賽前的合影。

陳澄波,〈嘉義街外〉,1926。

就在人群後方的牆面上,即可看見陳澄波的〈嘉義街外〉。

這幅40號的油畫掛在西式風格的房間內,絲毫不會感到違和。不過,照片拍攝的地點是在哪裡呢?

1926年10月,〈嘉義街外〉入選帝展的消息傳回臺灣,全島為之振奮。

身為第一位登上帝展殿堂的臺灣畫家,陳澄波在受訪時開心地說到:「畫這幅畫是想要介紹南國的故鄉」,如同當今臺灣人在國際場合上力求能見度的表現。

陳澄波首次入選帝展之受訪照,1926。

隔年6月,陳澄波不忘鄉梓,將這幅〈嘉義街外〉帶回臺灣,連同其他作品先後在臺北博物館及嘉義公會堂舉辦個展。

根據1927年7月的一篇報導,可以得知〈嘉義街外〉「由同街有志合同購贈於嘉義公會堂」。

由此姑且推斷,前文提到的照片拍攝地點正是嘉義公會堂,這裡也確實有舉辦過相撲大會的紀載。

落成於1920年的嘉義公會堂如同是當地的藝文中心,演講、集會、展覽在此輪番上陣。

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29-10-08(5版)。

而陳澄波不只在公會堂辦過個展,稍早於1925年,他亦有在此發表一場「藝術與社會」的演講,台下座無虛席。

戰後,嘉義公會堂在二二八事件期間,成為收容、保護外省人的場所,然而陳澄波卻因為這起事件失去了性命。

至於那座歷經許多社會大小事的公會堂,則在1989年遭到拆除,夷為平地。

嘉義公會堂,1929。
圖片來源:https://dl.lib.ntu.edu.tw/s/photo/item/471586……

我們並不清楚在過去風聲鶴唳的時代氛圍下,〈嘉義街外〉究竟被如何處置,才導致後人無緣見得原作。

但縱使畫作不存,那份屬於臺灣人的榮光,也想必會以不同的形式——好比文首所提的照片——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