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學校在學的年輕美術家每年都入選臺展,與老大師們並肩為伍,而今年的入選者有出品水彩畫〈林間道〉的高等學校(譯註1)的大橋洵(譯註2)君、一中(譯註3)四年級在學的素木洋一君出品〈雞冠花(Celosia)(譯註4)〉也一如往年順利入選。出品〈枯萎的花朵〉的第一高女(譯註5)的木村義子同學、出品〈校庭〉的第二師範(譯註6)郭雨陽君、以〈美人蕉(Canna)和百合〉表現線條與色彩之間完美調和的第一高女的濱武容子同學,應該是出品者中的最年少者。渡邊香子女士是幼稚園老師,其作品是以幼兒般的純真來描繪的〈三個人偶〉。出品〈大稻埕的裏町〉的第二師範的蘇振輝君、出品〈三秋的夕暮〉的二中(譯註7)的陳鉅儒君以及出品〈向日葵〉的臺中高女(譯註8)的馬場YAI子(譯註9)同學等等。
今囘の臺展に 見事パスした 若き芸術家たち
老大家連に伍して学園の若い美術家の一群が毎年臺展に入選するが今年の入選者は水彩『森の道』を出品した高等学校の高橋洵君、例年入選を見せてゐる一中四年在学の『セローシヤの花』を出品した素木洋一君『枯れ行く花』を出品した第一高女の木村義子さん『学校の庭』を出品した第二師範郭雨陽君、『カンナと百合』に線と色のすぐれた調和を見せてゐる一高女の浜武容子さんはけだし出品者中の最年少者であらう渡辺香子さんは幼稚園の先生だが園児の様な純真さで『三つの人形』を描いてゐる、『大稲埕の裏町』を出品した第二師範の蘇振輝君『三秋の夕暮』を出品した二中の陳鉅儒君『向日葵』を出品した臺中高女の馬場ヤイ子さん等である
—原載《臺灣日日新報》,1929-11-14(日刊8版)
(辨識、翻譯/李淑珠)
註釋
譯註1.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1949年停辦。
譯註2. 原文「高橋洵」的「高」,為「大」的誤植。
譯註3. 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現臺北建國中學)。
譯註4. 此作的正確名稱為「セロ-シヤ」,原文多誤植了「の花」二字。
譯註5. 臺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現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的「一高女」同。
譯註6. 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譯註7. 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現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譯註8. 臺中州立臺中高等女學校(現臺中市立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
譯註9. 目前馬場ヤイ的生平不詳,所以名字部分只標示其日文讀音。另,原文中的「子」字,通常被附加於女性本名之後,為一種「敬稱」,因為江戶時代以前,「子」被視為高貴的名字。